朝聞道夕死可矣,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前赴后繼,開創了中華民族的休明盛世,共產主義精神流淌在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當中,一代代人民英雄和愛國志士用鮮血和生命,為我們鋪就了一條通往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以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托起中華民族的脊梁,這種精神里面貫穿古今,永不褪色,我們稱之為“紅色基因”。
這種“紅色基因”是黨的生命力,是我們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是引領我們不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明燈,有了“紅色基因”的融入,方能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一崇高理想,才能真正的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紅色基因”不是與生俱來的,必須通過不斷努力,勤于實踐,用于磨煉,從人民群眾里來,到人民群眾里面去,在革命歷史的進程中不斷傳承。它并非遙不可及,無數的優秀共產黨員,都是群眾身邊傳承“紅色基因”的榜樣。
范子瑜,湖南省大庸縣(張家界市永定區)人,1914年,范子瑜出生在湖南永定區的一個教師家庭,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1934年,紅二、六軍團打下大庸縣(張家界市),當時20歲的范子瑜正在一個商號里面當店員,得知紅軍的到來,從小立志為解放中國而奮斗的他主動請纓,擔任了當時店員工會的常務委員,組織工會、輸送人員,沒收資本財產、為紅軍籌備抗日資財。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參加過湘鄂川黔蘇區的反"圍剿"斗爭、萬里長征和山城堡戰役。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先后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范子瑜戎馬一生,為抗日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新中國成立以后,作為中央領導的他,從始至終為建設美好中國而不斷努力,1971年11月任國家商業部部長,在“文化大革命”的極端困難條件下,為發展經濟,保證市場供應,安排人民生活,做了很大努力。努力踐行著“為人民服務”這一偉大信念。
1974年5月11日,云南省永善縣團結公社發生7.1級強力地震。鄰近的綏江、大關等縣屬于震區,也受到了影響。造成了房屋倒塌,人員傷亡的不同程度的災害。地震發生后,中共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和關心,立即派出飛機向災區永善、綏江、大關等地投撒慰問信,運送救災物資,進行慰問救災。并派出商業部長范子瑜為團長的中央局部團到災區慰問和指揮救災。云南省委,昭通地委也派出慰問團,并調動部隊,組織民兵組成救災隊伍奔赴災區救災。
范部長率領的中央慰問團從北京出發至四川宜賓,乘輪船到達云南綏江縣時,綏江正在舉行全縣小學生運動會。為了接待好中央首長,當時的綏江縣革委會組織參加運動會的學生,集隊前往金沙江邊的輪船碼頭迎接,不少老百姓也自發地前往迎接中央慰問團。
范部長帶著慰問團一行人員走下輪船,看著穿著運動服,排列整齊的歡迎隊伍,聽到整齊的“鍛練身體,保衛祖國”口號聲時,感覺到這個氣氛和抗震救災很不諧調,不禁緊鎖了眉頭。當得知綏江縣這時還在開運動會,而且還沒有向重災區派出隊伍時,慰問團感到不可理解。
到達綏江縣后,中央慰問團的同志被接到縣革委會招待所安排食宿。開飯的時候,慰問團人員走進招待所食堂,看到桌子上擺滿了為他們準備的豐盛酒席,慰問團成員心里很不好受。團長范子瑜部長說:“災區人民這個時候吃什么?他們正在缺吃少穿,等待我們去救濟,我怎么吃得下去??!”
隨后便帶著慰問團離開綏江縣招待所,住進了條件較差的服務大樓。同時向當地干部再三強調,當前正是群眾受災時期,災區群眾非常困難,慰問團的生活一律按最低標準辦理。
事后,綏江縣人民無不萬分感慨地說:“古有寇準罷宴,今有范子瑜罷吃?!眰鳛榧言捔鱾髦两?。
他的一生,始終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中,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工作之中,把人民群眾當親人,面對人民的疾苦,心急如焚,寢食難安。把人民群眾當親人,真心實意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做人民群眾的知心人、貼心人、暖心人。
面對自然災害對人民群眾的侵害,他義無反顧的投身到第一線中,與人民群眾一起抗擊災害。他始終堅守清正廉潔的道德底線,杜絕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面對災區人民的迎接,他不是貪圖享樂,而是心系災區群眾,將一切資源用于改善災區人民的生活;他時時刻刻繃緊廉政這根弦,常修從政之德、常懷律己之心、常戒非分之想、常思貪欲之害,不為名利所縛、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經得住誘惑、耐得住清貧、受得住底線,才有了“古有寇準罷宴,今有范子瑜罷吃?!钡募言?。
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中國共產黨久經挫折而不斷奮起,歷盡苦難而淬火成鋼,歸根到底在于心中的遠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終堅定執著,始終閃耀著火熱的光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光榮傳統不能丟,丟了就丟了魂;紅色基因不能變,變了就變了質。要保證革命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打下的紅色江山代代相傳,黨的事業血脈永續,必須傳承紅色基因,使之融入黨員干部的血脈之中、內心世界、靈魂深處,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
? 閱讀上一篇
? 閱讀下一篇